等待,就是坐以待斃

也許你曾聽說有些聰明的人很懶惰,但是你絕不會聽說成功的人很懶惰;行動的決心比等待的耐心更有用,聰明的你還在等什麼呢?

一個年輕的國王剛剛登上王位,為了治理好國家,本著一股雄心壯志,下定決心要得到天下所有的智慧。
因此,他徵召了全國的學者,命令他們到世界各地,把所有關於智慧的書都找出來,好讓自己閱讀和學習。
過了五年的時間,學者們終於千里迢迢地回來了,他們身後的駱駝隊伍載著五千多本世界知名的智慧典籍。
國王看到滿坑滿谷的書本,還沒開始讀頭就已經大了,這麼多的書,可能五輩子也看不完,於是,國王命令學者們一個人負責讀一部分,精簡濃縮之後再拿來給他看。

五年之後,學者們再次求見,這一次,他們身後的駱駝隊伍少了很多,載來的只剩五百本書了。
不過,國王仍然覺得太多,就算一個禮拜讀完一本,也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讀完五百本,因此,國王再次命令這些學者,把這些書本濃縮得更精簡一些,不要浪費他的時間。
五年的時間一下子又過去了,這次,學者們帶來的只有五十本巨著,可是這時候的國王每天被各種政事搞得心煩意亂,根本無法靜下心來讀書,所以,這五十本書對他來說還是太多了。
又過了好幾年,當學者們終於嘔心瀝血,把這五十本巨著濃縮成一本書,呈獻到國王面前時,國王早已沒有時間去看這本書,也不可能去實踐書本裡的智慧了。
國家內憂外患,種種問題迫在眉睫,國王自己也百病纏身、久臥病塌,就算天大的智慧也不能解決這些積弊已久的問題,所以這本智慧寶典,他只能留給下一任的國王來看了!

智慧是不能等待的,等待的最後,就是坐以待斃。
沒有行動的決心,哪來的收穫和喜悅?守株待兔的結果,往往是一無所有,不如好好運用那些等待的時間,就算只踏出小一步,那麼也算是一種進步,即使走得再慢也總會到達終點。

也許你曾聽說有些聰明的人很懶惰,但是,你絕不會聽說成功的人很懶惰;行動的決心比等待的耐心更有用,聰明的你,還坐在那裡等什麼呢?

如果我們能了解我們的處境和趨向,那麼我們就能更好地判斷我們應該做什麼,以及怎樣去做。

學「閉嘴」!

一二三〇期,《商業周刊》用封面故事教人「閉嘴」,可見「不閉嘴」為禍之廣,已成為時代流行病。
我自己也是活了大半輩子,才知道「閉嘴」的重要;開始學「閉嘴」後,才知道「閉嘴」有多麼不容易。
我最近的心得是:學「閉嘴」,關係越遠、越單純,越容易;關係越近、越全面,越難。
有時候,我聽人說話,聽了老半天,忍不住插一句嘴,就導致對方強烈反彈;甚至於,耐住性子聽了很久,什麼也沒說,對方也越說越生氣。還有一次,我「閉嘴」了長達兩個月,結果狀況並無改善,最後導致自己失控爆發。

這樣的經驗,讓我看到「閉嘴」並不是「不說話」那麼簡單。如果在「閉嘴」的當下,無法處於接受、支持和謙卑的心境,而是仍然帶著知見、忍耐和傲慢,其實於事無補,甚至於把「閉嘴」弄成了「不和你一般見識」。
尤其是親近關係,彼此的習性和成見都已根深蒂固,有時候不須開口,只要一個無意識的表情或眼神,就足以讓人難受、挫折、感受到壓力、甚至被激怒。

我最近曾照鏡子,模擬自己聽某些人說某些事時的表情,不看還真不知道,一看嚇一大跳:原來自己的看法和態度,竟然是如此的「一目瞭然」。那樣的「嘴臉」,連自己看了都受不了,何況是別人?而當這樣的「嘴臉」出現時,通常我是在說:「我不過是在關心你…,」或者「我什麼都沒說…。」
了解到自己學「閉嘴」的功夫淺,我想起一位大師的名言:「眾生妄想如雷鳴。」原來,自己的「妄想」像打雷一樣的轟到別人,自己卻聽不見,或以為別人聽不見,還在認為「既然我已閉嘴,就錯不在我。」真是麻木至極。

真正的「閉嘴」,不單只是「無言」,還要能「無見」卻「有心」。能夠有心無見的聽別人說話,絕不是容易的事,但絕對價值連城。真能把這門功夫學會,其實人生大部分問題都已解決。
我如今修這門功課的方法,就是想像自己的念頭像打雷一樣,方圓百里內人人都聽得到;如果別人聽到我打雷而不悅,我絕不故做無辜狀的說:「我什麼都沒說…。」

有愛而無行動,愛很脆弱

行動不一定每次都帶來幸運,但坐而不行,一定無任何幸運可言。

有行動力的,才有生產力。
除非懂得自動自發,
否則人類的聰明才智,
若用於偷懶與怠惰,
常是無法增進生產力的主因。

在美國紐約地鐵上,一個身材魁梧的男子入神地坐著看一本小說,姿勢卻有點旁若無人,以致幾乎等於斜靠著身旁的小姐。
那位小姐幾次低聲地請他讓開身子、坐姿擺正,好讓她也能坐舒適一點,但身材魁梧的男子根本不理睬,依舊大模大樣地斜躺著,身體的重量幾乎全都壓在那位小姐的身上了。
這時候,坐在對面座位上,一位外貌斯文的中年男子實在看不下去了,忍不住大聲地對他說:「這位先生!請你坐正一點,你已經妨礙到別人了!」
這樣當眾的指責,似乎讓那個身材魁梧的男子很沒面子,他瞪了中年男子一眼,像刺蝟一樣全身武裝起來,怒吼道:「你管我!我就是偏要坐成這個樣子,你想怎麼樣?想打架嗎?」
那位斯文的中年男子咬了咬牙,說:「我最後再說一遍,請你坐正,不要妨礙別人,否則我就…。」
身材魁梧的男子放下手中的小說,挺起身來,挑釁地道:「你要怎樣?說呀!」
中年男子微笑了一下,說:「如果你再不乖乖坐好,我就馬上把那本小說的最後結局告訴你!」
這個出乎意外的答案、突如其來的微笑,把身材魁梧的男子愣了一下。他立刻把身子坐正,當真好好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,靜靜地繼續看那本令他入迷的小說。

幽默,的確是解決問題的良方。有些人看小說,是不喜歡有人告訴他結局的。知道了結局,還有看下去的興趣嗎?這是值得評估的。
斯文的中年男子已經知道那本小說故事的結局,在氣勢上就已壓過對方。縱然打架可能吃虧,可是從「文鬥」上來看,似乎已略佔上風。
類似如此的場面,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歷過,尤其可以打抱不平的時候,多少都可以激發我們的正義感。但是,除了自己的家人或親友以外,很少有為一個陌生人仗義執言的。也許心中有過衝動想幫別人一點忙,可是到最後仍無行動吧?

一個人有「愛心」卻無行動力的話,愛心是非常脆弱的。
我們常依「自己的才能」來判斷自己,但是,別人卻是依「你所表現的」來判斷你。愛心,也是一樣。有愛心而不勇於行動的人,也徒具虛名。
有一位老教授,早年收藏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古董。他的老伴很早就死了,留下三個孩子,長大都出了國。
孩子不在身邊,老人一直很寂寞,所幸還有個昔日的學生經常來陪著他。
許多人都說:「這年輕人放著自己的正事不幹,成天陪著老頭子,好像很孝順的樣子。誰不知道,他是為了老頭子的錢!」
老人的孩子們,也常從國外打電話過來,叮嚀老父務必小心,千萬不要被騙。
「我當然知道!」老人總是這麼說!「我又不是傻瓜!」
老人死了。律師宣讀遺囑時,三個兒子都趕回來,那一位學生也到了。
遺囑宣讀之後,三個孩子的臉都綠了,因為聽到老人居然把大半的收藏都留給了那個學生。
老人的遺囑上同時向兒子們解釋著:「我知道他可能看上我的古董收藏。但是在我寂寞的晚年,只有他才是真正陪我的人!孩子們儘管愛我,但是說在嘴裡、掛在心上、卻從不伸出手來照顧我,那也是口惠而實不至的事了。相反的,就算我這位學生的熱心都是假的,但是,能夠假假地陪我十幾年,連句怨言都沒有,也就應該算是真的了!」

人們可能會忘記你所說的,忘記你所做的,但他們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覺。
老人的話是一句真實的心聲。希萊克說:「只想不做的人,只能生產思想垃圾。成功是一把梯子,雙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。」
所以,對任何人都一樣,光是有心還不行。一定要伸出手去做,否則就是空口說白話。
沒有行動的愛,不是真愛!

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柴,偶然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動物,於是上前問:「你到底是誰?」
那動物開口說:「我叫『領悟』。」
樵夫心想:「我就是缺少『領悟』啊!把牠抓回去算了!」
這時,「領悟」就說:「你現在想抓我嗎?」
樵夫嚇了一跳,心想:「好傢伙!我心裏才剛剛動起念頭,就被牠知道了!那我不妨裝出毫不在乎的樣子,趁牠不注意時很快地抓住牠!」
結果,「領悟」又對他說:「你現在又想裝出毫不在乎的樣子,趁我不注意時很快地抓住我嗎?」
樵夫的心事都被「領悟」看穿,就很生氣地想著:「真可惡!為什麼牠都能知道我在想什麼呢?」
誰知這種想法立刻又被「領悟」發現。牠又開口說:「你是因為沒有抓住我而生氣吧!」
於是,樵夫從內心檢討:「我心中所想的事,好像反映在鏡子里一般,完全被牠洞穿了!我應該把牠忘記,專心砍柴。我本來就是為了砍柴才來到山上的,不該想東想西。」
想到這里,樵夫就揮起斧頭,勤奮地砍柴了。結果,一不小心,斧頭掉下來,卻意外的壓在「領悟」上面,「領悟」立刻被樵夫抓住了。

我們常想去捕捉靈感,或希望變得聰明些,不料到最後反而什麼也掌握不了。但是,只要我們展示行動力,別再光說不練,就很容易在行動的過程中發現真理、領悟道理。

鄉下有位老農夫,養了一頭驢子。他總是用這頭驢子來替他磨麥。
老農夫怕驢子偷懶,就想了一個好方法來對付牠。他把一個鈴鐺掛在驢子的脖子上,只要這頭驢子磨起麥來,就會有「噹!噹!噹!」清脆的響聲,如此老農夫就可以閉目養神,也不怕驢子偷懶。
有一天,一位秀才路過農舍,發現老農夫的驢子怎麼這麼特別,脖子上掛了個大鈴鐺,就好奇的問起老農夫。老農夫便把他的如意算盤告訴了秀才。他說完,還很得意地問:「怎麼樣?這一招不錯吧?」
不料,秀才聽完他的說法,卻大不以為然地說:「不對,不對!如果這頭驢子站在原地不動,只是搖著它的腦袋,鈴鐺照樣會響著,驢子就可以愉懶了呀!」
老農夫聽了,大笑了幾聲,然後說:「我說,秀才啊,你畢竟是個人,真是夠聰明,可惜驢子不是你,牠不懂得如此取巧的方法啊!」
比較起來,人比驢子聰明多了,可是真正做事的還是有行動力的驢子。
有行動力的,才有生產力。
除非懂得自動自發,否則人類的聰明才智,若用於偷懶與怠惰,常是無法增進生產力的主因。

對於一位追求成功者來說,行動不但可以檢驗真理,而且是通往成功峰頂的唯一路徑。
思想家曾經說過: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」行動力的重要,可見一斑。
化妝品界有一句廣告名言:「世上只有懶女人,沒有醜女人。」光想漂亮,沒有行動力怎麼美化呢?
又有一句廣告詞:「八百年了,比薩斜塔為什麼不倒下來?」答案是「因為有保養!」
這裡所謂的保養,也是要有動作的。勤於保養,比薩斜塔可以不倒,女人可以更美,那麼何樂而不為?

腳浸熱水刺激穴位 改善氣血循環

腳浸熱水刺激穴位 改善氣血循環
【記者萬博超/台北報導】 2011/11/17

中醫認為人體經絡遍佈全身,足部也有相應經絡與穴位,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隆指出,腳浸泡在溫熱的水中,直接刺激經絡穴位,改善氣血循環,但建議在夜晚睡覺前至少1小時開始,讓整個過程能在睡前半小時完成。

中醫師吳建隆提醒,浸泡時間約20分鐘,至少要10分鐘才有效果,最多不宜逾半小時,溫度大約在40~42度間。他指出,加入中藥材可能使皮膚暫時沾上色素,但只要沒有過敏,問題不大,泡完用乾淨熱水浸泡沖淨,擦乾即可。一旦有傷口、潰爛,必須先治療後再考慮泡。

泡腳的水位高度最好超過腳踝上3寸,大約8~10公分,即高過三陰交穴。泡腳相對比泡澡安全,泡澡雖可祛寒,但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孕婦或糖尿病病患,泡澡要小心,不妨泡腳活絡氣血,溫暖身體的益處。

神經病變的患者如果泡澡也容易因感覺較鈍而不慎泡得過久,增加皮表受傷風險或是造成水分過度流失,一般不建議有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泡澡過久,水溫最好有人幫忙測試。每10-15分鐘,就要休息,避免泡過久,水分過度流失。

從紅豆看人生~

人性中有溫暖的光亮,
這個世界就永遠有希望。

一封網路信函,讓一個賣紅豆的老伯伯成為新聞焦點。
信裡說,有個八十幾歲的老伯伯,生了五個孩子,卻沒有人奉養,走路不太方便,卻每天還吃力的推著推車,在台南的公園路上賣蜜紅豆,賺點生活費來養活七十多歲的老伴;老先生的蜜紅豆只賣台幣二十五塊錢,一天常賣不出一包,做人卻很有氣節。
有天一位教授拿了五百塊跟他買一包紅豆,叫他不要找了,紅豆老伯卻堅持一定要找開。紅豆老伯的氣節感動了教授的學生,於是學生上網寫信希望大家多買幾包蜜紅豆。

有一位記者跑去查證,發現紅豆伯從來沒有結婚,也沒有老伴要養,他還領有榮民津貼,只是他確實很有氣節,什麼事都要自己來,還想要有個工作,所以才每天推車出來賣紅豆,那一陣子蜜紅豆的生意「莫名其妙」的好了起來,他也不知道為什麼。
這真是一場美麗的誤會。但因為這樣的誤傳,紅豆老伯的生意變好了,而且福利機構還派出了義工,每天送他去「上班」。
有時候一般人會有這一種誤解,以為一個老人家如果不是在家享清福,就是處境堪憐,其實我倒看過許多不喜歡在家含飴弄孫的老人家,每天還興致勃勃的在尋找人生的可能性,未必是因為一窮二白,只是因為樂在工作。

如果你像我一樣失業過,就可以體會這種心情。多年前,我曾經失業一年多,本來很自信的認為自己可以賣文維生,在家裡寫寫稿子,接接案子就好了,剛開始還為自己安排出國旅遊、慶幸自己不必出門為五斗米折腰,後來變成晨昏顛倒,靈感全無,還每天昏昏沈沈。
有一次睡到中午時起床,往窗外望過去,看到下頭各色上班族正出來覓食,我心中除了嫉妒感之外,還有空虛感。
後來我真的閒瘋了,打電話給一位開出版社的朋友,跟他請求,只要給我一個便當吃,不用酬勞,讓我去幫他當編輯吧。
這時我才看清楚,雖然我不是個勤儉又喜歡勞碌的人,但是我對工作有一定的渴望。我不喜歡跟時代脫節,感覺自己被社會遺棄,無法和現代生活一起脈動!當不了「富貴閒人」!
我想,這一位紅豆老伯,也是這樣的心情吧。有些該做的事做,總對得起每天早起的太陽。

好心好報的紅豆伯
南投也有一個五十多歲的紅豆伯。
這位紅豆伯,是做紅豆餅的。
紅豆餅,軟中帶勁的麵皮裡包著紅豆餡,是經濟不寬裕年代成長的孩子記憶中最香甜的零食,即使到了現代,也很受歡迎。
這位紅豆伯,平時在市場賣紅豆餅賣了十多年了,他做紅豆餅可是全年無休的。假日,他自己開著小發財車,到最偏僻的山區,做免費的紅豆餅給山裡的孩子吃。最高紀錄,一天做了兩千多個。
每到假日,山裡的孩子,就側著耳朵等著發財車駛進村子裡來的聲音,等著那耐嚼的美味甜點。

五年來,紅豆伯都出錢出力,做他們的「零食義工」。
但是台灣的偷車賊還真的猖狂,有一天,紅豆伯的謀生工具--發財車,竟然被偷了!山裡的孩子盼不到紅豆餅,紅豆伯自己的生計都成了問題。
然而,好心是有好報的,紅豆伯失車的故事,被地方記者寫了出來,有個小卡車的車商看到了,決定送他一輛嶄新的小發財車!
山上的小學,為他辦了一場「愛心在山中迴盪」的授車儀式,布農族的孩子,還以清亮的歌聲唱歌給紅豆伯聽。
紅豆伯說,他到山上免費供應紅豆餅,只是想以自己微薄的心力做一點回饋,看到小朋友吃到紅豆餅時天真而滿足的笑容,再辛苦都值得。
別小看紅豆餅,它不是什麼高貴的零食,既便宜又尋常,不只養活了紅豆伯一家子,而且還讓孩子們那麼快樂。
它為紅豆伯贏得尊敬,贏得成就感和幸福感。它還傳遞了愛。

紅豆夫妻辛酸路
我也認識一對做紅豆餅生意的夫妻,在接觸紅豆餅前,有一段辛酸的故事。
本來,兩夫妻守著家族企業過日子,做汽車零件的供應商,一輩子也沒為錢操過心。不料,先生踏入了股市,剛開始嚐到了一點甜頭,把野心養大了,於是把所有的家當都抵押借錢來投資,融資融券全都玩,想要翻幾翻,但就在股市直線下滑時,失去了公司和所有的家產,還負債一千萬。
全家人頓失依靠,每天過著被債主逼債的日子,先生曾想一了百了,或者帶著全家人跑路。堅強的太太卻認為,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。
太太廚藝精湛,想要以手藝創業,手上卻沒有創業資金,於是想到了資金門檻最低的紅豆餅!
幾個月內,夫妻倆吃遍了每一攤的紅豆餅,回家不斷試做的結果,發現了一個讓紅豆餅即使冷掉了還能維持美味的方法,就是把和麵的水改成純鮮奶!成本雖然增加了,但產品的吸引力也提高了。
他們還研製了各種口味,除了傳統的紅一旦或奶油飽之外,還有芝麻、鮪魚、瓜子等。又設計了簡單的禮盒,讓紅豆餅也可以包裝為送人的禮物。

我吃過他們的紅豆餅二個十五塊的紅豆餅,夠我吃一餐。難怪很受上班族歡迎。
創業初期自然不怎麼成功,但口碑贏得了顧客。沒兩年,他們還清了欠款,也重新擁有自己的家。
這位先生說,紅豆餅的滋味,平平凡凡、扎扎實實,比股市裡當呼風喚雨的大戶,風味更好!提起太太的堅強,他心存感恩。
紅豆餅的滋味,對他來說,也是一股揉合了愛情與恩情的新滋味。

天生我才要會用

天生我才要會用
我很相信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,每一個人各有其天分,可是問題在於,這份才能有沒有被發掘出來,有沒有繼續被使用。我們看過很多類似的故事,就以腦性麻痺者來說吧,有人當上了律師助理,有人當上了交響樂團的指揮,有人考上建中榜首還唸了台大,但有人只能抱著被活埋的才能,一輩子無法處理自己的吃喝拉撒睡,教育是多麼重要,不說也知道。
一個身心齊全的人,當然也要碰點運氣,看看自我們出生之後,環境給了我們什麼外在的教育,但如果沒有一套「自學」系統,自我求長進的話,我們自小的過人之處,很快的會化為烏有,化為「當年勇」化為「老大徒傷悲」。
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,需要許多努力,跨越許多里程碑;而更下一層樓,要費的力氣不多,只要在年歲漸長的時候,什麼都不做,就可以做到了。

人都是會變的。不只從兒童到成年,我們可能會有當上枝頭鳳凰和變成報喪烏鴉的變化--我們在成年之後,如果缺乏自我的教育,恐怕也會逐漸變成我們所不想變成的人。
有一次我在一個科技業的交接儀式中,聽到了一句值得深思的名言。那位董事長向來就是個悍將,就算年紀大了,也還是業界的龍頭大老,行事永遠領先群倫,然而他在六十歲自動退休,決定讓年輕的專業經理人出頭,只擔任集團董事。人家問他,你身體還很好,腦袋也沒鈍化,為什麼要讓位?他說:「過去,我年輕的時候,都嘲笑上一代是「老不死的』,上台後就不知道下台,只會霸著位子不動,現在我已到了這個年紀,難免有趕不上時代的疑慮,應該要交棒了,就像春夏秋冬交替一樣,這是正常現象啊。」
他是一個知進退的聰明人,也是一個一輩子都在成長的人。他的話提醒我們,一個人除了自我教育,恐怕還得要一些「自我提醒」。

助力變阻力很容易
人都是會變的,昔日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,會因為貪戀權位而變成老不死的,不知不覺從企業的助力變成阻力。這在過去的公家機關十分常見。
很多人以為只有所謂「青少年」才會意志不堅步入歧途,事實上,我們成年後能變的地方還多得很呢。如果沒有自我提醒和自我覺察,我們的勇敢會變成魯莽。
我們的溫柔與乖巧,如果未經啄磨,不久就會變成懦弱和鄉愿。小鳥依人,會變成依賴成性和沒主見;安全感會變成窒悶感,穩定會變成無聊,單純變成愚蠢。
我們的自信,如果沒有持續充實,只剩空架子,就變成了自大;不識時務,就變成剛愎自用。我們的謙虛,若只留在表面上,就會變成虛偽;沒有札實的根基當後盾,就會變成自卑。
天之驕子,如果被寵壞,會變成敗家子;滿腹經綸,如果沒有社會歷練,遲早變成書呆子。被女人養在深宮裡的皇帝,又哪一個知道民間疾苦,變成歷史上的明主?當時的治國之才,得勢後也可能淪為「晚節不保」。

連運氣也會變。一失覺察,好運會變成厄運,翻臉而無情。中了樂透彩券的人都很高興,但據美國統計,只有百分之十的人,過得比以前好,百分之九十,反而是樂極生悲,打開了不幸之門。
能幹在不知不覺間變成算計,聰明會變成奸詐,靈巧會變成陰險,如果我們無知無覺。人一定會變,只要有成長,我們不會變得日趨下流。在內心裡,我們也該有個清醒的「監察院」機制,觀察自己,究竟我們是走在哪一條變速道路上,又正在往哪個方向去呢?

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

你腳下的地方,是不是真的屬於你的位置?是一個暫時停靠的碼頭,還是一個任你遨遊的舞台?

丹尼歐從小就不是一個擅長讀書的孩子,無論他多麼用功,成績卻始終沒有起色,甚至遭到了被學校退學的命運。
還好他有一個偉大的媽媽,決心效法愛迪生的母親,靠自己的力量把兒子栽培成材。
但是丹尼歐的記憶力似乎特別差,今天才剛教過的?明天馬上就忘了,如此反反覆覆地學習,進步實在相當有限。
有一天,丹尼歐經過一家新開幕的旅館,看見有個人正在旅館門口全神貫注地雕刻一座石像。
瞧他俐落的手法、專注的神情,丹尼歐的眼睛為之一亮,才發現這個世界上比讀書更有趣的事原來還有這麼多。

仔細思考之後,丹尼歐告訴母親,他決定不再浪費時間讀書了,他想去拜師學藝,成為一名出色的雕刻家。
母親老淚縱橫,埋怨兒子太沒有出息,當雕刻家能有什麼前途?最後的下場可能連自己都養不活。
她回想自己多年來的苦心栽培,為的就是希望丹尼歐可以順利進入大學,將來能有比較好的出路,誰知道他竟然就這麼放棄!
母親一點兒也不能諒解,一氣之下,從此對丹尼歐不聞不問,甚至用鄙視的眼神來懲罰這個徹頭徹尾的「失敗者」。
丹尼歐雖然難過,但也別無他法,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,他決定遠走他鄉,一個人好好闖盪一番。

很多年以後,在一個世界性的雕刻比賽中,丹尼歐終於揚眉吐氣,打敗了眾多國際級的大師,獲得了首獎。
他的作品「母親」,慈愛,中帶點嚴厲,含蓄的姿態中文流露著豐沛的情感,眼神裡充滿了望子成龍的心切,令評審嘖嘖稱奇。
在頒獎典禮上,丹尼歐有感而發地說:「我要把這座獎盃獻給我的母親,打從我十九歲離開家以後,就沒有再見過她了?因為我永遠無法達成她的期望,她也始終都不能原諒我。現在,我想告訴我的媽媽,大學裡也許沒有我的位置,但是,其他地方總會有適合我的位置,而且是一個成功的位置。」
人生中有太多的選擇,最難得的,就是在其中找到自己最喜歡也最適合的選擇。

所謂的「徹悟」,不是向外悟得了什麼大道理,而是徹底了解真實的自己,領悟人生該走的方向;如果自己喜歡,自己懂得奧妙,為什麼不好好的放手去做呢?

最重要的是,要知道自己適合站在哪一個位置,你腳下的地方,是不是真的屬於你的位置?是一個暫時停靠的碼頭,還是一個任你遨遊的舞台?

選擇一個你自己覺得舒服、有意義的位置,比爬上眾人期待的位置來得更重要。
現在的你,正站在什麼樣的位置呢?
如果,你不能改變自己目前身處的位置,那麼,至少請改變一下「心」的位置吧。

偉大的熱情能戰勝一切。我們可以說,一個人只要強烈地、堅持不懈地追求,就能達到目的。一司湯達〈箴言〉

柔軟

柔軟心足以滴水穿石!
聰明的女人,要以內在的水能量平衡外在的得失,
讓人們為你的柔軟包容所屈服。

俗話說: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。萬物之中只有「水」具有無孔不入、無堅不摧和無物不容的特性。個性溫柔似水的女人,不論在職場或是情場上,往往都是最後的贏家。溫柔似水,指的是擁有一顆柔軟包容內在的心,而非嗲聲嗲氣、狐媚嬌柔的外在形象。因為柔軟包容,所以凡事不計較少爭辯,能常常站在對方的立場思量,為事情劃下圓滿的句點;而空有狐媚嬌柔外貌的女人,往往只會讓人表錯情會錯意,使簡單事情複雜化;想要在兩性職場中春風得意,聰明的女人,務必要以內在的水能量平衡外在的得失,讓人們為妳的柔軟包容所屈服。

紫丁整天眼咪咪嘴彎彎的溫柔對待每一個人,閉起口來如黃鶯出谷般的清脆聲調,更是如磁鐵般的緊緊吸住了每個人的心,輕聲細語是她的註冊商標,遇到有人犯錯也從不動怒,總是仔細聆聽對方說明並加以協助補救;因此,她做起事來似乎也是無往不利,從客戶到同事不論男人女人都樂於為她效力。若男和她生來就是兩個樣,大刺刺的行如風坐如鐘,說起話來又聲如洪鐘,碰到不如意的事就對著旁人破口大罵,沒耐心又沒有愛心,男人婆的外號不脛而走,男人不把她當女人,女人常把她當男人,所以事事只有孤零零苦哈哈的自求多福。
溫柔似水,不論外在或內在,過與不及都不好,如何調整修飾收放自如,可真不容易。能像紫丁一般用柔軟心滴水穿石,到她手上的案子或業務,沒有成就不了的事,若男呢?卻常常強勢的得罪身邊人搞砸一堆事,如果她願意放下身段,學習多一點溫柔多一點寬容,就算她是男人婆,肯定也是大受歡迎的哥兒們呢。妳,願意是紫丁?還是若男?誰比較有真正的魅力?